正文
魏晋知识分子为何喜欢空谈玄学
然而,对一个人物的品评,是很复杂的问题。观察一个人过去的为人和性格,可以判断这个人未来的表现。但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原因还是很复杂的,既有他自己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条件的因素,时势造英雄说明外部的环境条件起决定作用。对于一个人的评定,有时盖棺也难以论定。民间有一句俗话“从小看看,到大一半”,说明一个人的某些性格和心理特征,是在童稚时期便已成型的,所以一个人童稚和青年时期的行为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他将来的前途。东汉末年,如郭林宗、许劭这样的人物在人物品评上,有他们独到的地方,当然也有不少是后人附益的。从当时的形势看,亦有士族借以互相标榜,以提高自己的身价和地位。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却往往是中央权力旁落,地方士族势力上升的一种标志。在具体人物品评上,只能说一些两可的话。为什么要说一些两可的话,因为议论人才优劣时,既要避免差失,又要不得罪于人,只能说一些玄虚莫测而又两可的话,这个人物品评在某种意义上与后世算命相面之术有相通之处。这样的话对人才的品评变成一种清议,逐渐走上神秘化的道路,在理论上老庄的哲学思想为其提供了必需的思想资料,这就是玄学所以兴起的一个历史因素。
魏晋之间玄学的兴起,还有另外一个历史因素,那时一些知识分子,对司马氏欺侮孤儿寡妇篡窃曹魏政权不满。如阮籍与嵇康那样以空谈老庄之玄学和怪癖的名士脾气,对司马氏政权抱不合作态度,清谈之风亦由此而起。我们不妨以阮籍为例加以分析。《晋书·阮籍传》载: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高贵乡公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
宣帝即司马懿,景帝即司马师,从上述记载,可见阮籍是司马氏政权极力想拉拢的士大夫中的代表性人物。到文帝司马昭执政时,也想拉拢阮籍为其服务。史传续称:
以上就是关于魏晋知识分子为何喜欢空谈玄学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