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宋代算命流行请“厕神”紫姑
扶乩又称“扶箕”,在宋代,扶乩请仙又称为“降仙”、“请紫姑”等。早在北宋苏东坡的时代就很普遍,使用的工具是箕帚,请的是所谓的“紫姑神”。
《东坡志林》记载,绍圣元年九月,苏轼在广州拜访崇道大师何德顺。大师就擅长请仙,据说请下来的是一位女仙,诗才敏捷,词句中“有超逸绝尘语”。一首诗能得到苏轼如此评价,实在不容易。
苏轼对此心存疑惑,但惊叹的成份居多。有人认为是紫姑神附在箕帚之上,苏轼认为那些诗句的品味,不是什么紫仙姑能具备的。
在此之前,苏轼在京城中还听说过一些简洁的诗句,像“朝披梦泽云”,“笠钓清茫茫”。这一类诗句无头无尾,古雅清隽,据说是有人在某处酒店里看到唐代诗人李白现身,得到了这些诗句。
究其实,这应该是人们在酒店中请仙的成果,简洁的诗句,是后来降仙诗的雏形。之所以出现的是李白,大概与他“诗仙”的称谓相关联。苏轼于是感叹:“神仙之道,真不可以意度”,看得出他对请仙的态度。
紫姑神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异苑》之中。据说,紫姑原本是某个人家的小妾,正室忌恨她,每天强迫她去做肮脏的活计,专门负责打扫厕所和猪栏。某一年的正月十五日,紫姑愤而自尽。
后来,每当正月十五的夜里,人们会用木头刻制出紫姑的形象,到自家的厕所或者猪栏边,摆好酒果供品,手里拿着木刻的紫姑,祝念道:“子胥不在,曹夫人已行,小姑可出。”
意思是说:你的夫婿不在,大妇也回娘家了,紫姑可以出来戏玩了。如果感觉手里那个木紫姑变得沉重一些,说明紫姑神已经应约来到。这时的木人会变得颜色生动,还会跳舞,如果不喜欢请她的人,木人则仰躺着不动弹。
紫姑神最奇特的地方,是她知晓别人的隐私,能够预测未来之事,也知道来年田地的收成。所以人们每每遇到疑惑,总要向她询问。因此,最初的请仙活动,要请的对象非常明确,就是紫姑神。
以上就是关于宋代算命流行请“厕神”紫姑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