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旧事歌馆》云:“平康堵坊,如上下抱剑营、漆器墙、沙皮巷、清河坊、隔和坊、新街、太平坊、巾子巷、狮子巷、后市街、荐桥,皆群花所聚之地。外此诸外茶肆、清乐茶坊、珠子茶坊、潘家茶坊、连三茶坊、连二茶坊,及金波桥等两河以至瓦市,各有等差,莫不靓妆迎门,争妍卖笑,朝歌暮弦,摇荡心目。凡初登门,则有提瓶献茗者,虽杯茶亦犒数千,谓之‘点花茶’。登楼甫饮一杯,则先与数费,谓之‘支酒’,然后呼唤提卖,随意置宴。赶趁、祗应、扑卖者亦皆纷至,浮费颇多。或欲更招他妓,则虽对街,亦呼肩舆而至,谓之‘过街桥’。前辈如赛观音、孟家蝉、吴怜儿等甚多,皆以色冠一时,家甚华侈。近世目击者,惟唐安安最号富盛,凡酒器、沙锣、冰盆、火箱,妆合之类,悉以金银为之,帐慢茵褥,多用锦绮。器玩珍奇,他物称是。下此虽力不逮者,亦竞鲜华,盖自酒器、首饰、被卧,衣服之属,各有赁者。故凡佳客之至,则供具为之一新,非习于游者不察也。”
宋代青楼的奢华排场当然是针对着全社会的侈靡享乐之风而设,而这种风气的形成,实肇端于北宋。宋太祖感于唐末、五代藩镇擅权,朝纲倾圮的殷鉴,秉政之初,即削夺武臣兵权,劝他们“多积金帛田它,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而且优礼文臣,广开科举,宋季士大夫秩禄之厚及科目取士之多,均非唐人所敢望。
结果是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庞大臃肿的官僚网络,为适应这一网络中人的不时之需,当然就需要有一个更为庞大的官私妓女队伍,这也就是宋代的青楼较唐代发达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