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骏灵山:在唐末五代的时候,山上的“宝气”直冲天上,于是有探宝的人开船山上,凿石寻宝,结果出现了魔幻大片的场面:夜半的时候起了大风浪,把盗宝者的船只托到空中,然后,抛下来,船只砸到山峰上,盗宝者和他们的贪婪一起化成碎片。
阳春:“有石洞,银积如山”,也不能取,有盗取者手牵着手排队入洞,用接力的方式将银两一块块偷运出来,结果还是不能瞒天过海,偷运者马上昏迷,只得乖乖送回去。
南雄:山上有车公庙,也是大堆银子,凡人不能动。这个故事有点智力色彩,车公庙的神仙大哥设赌局,赌来赌去,里面的银子总是不会输出去,“而其银卒如故,不至于博耗。”而且不能赖账,一赖账就肚子痛,“下箸时即腹痛”。
博罗:这个更有意思,财宝不在山洞里,而是满天地飞。当时的情景是:“望之如白鸽千万,隐动有声。”好像千万只白色的鸽子在空中飞翔,隐隐发出声音,一道长长的白光横亘在半空中,“白光长亘”。
广州:也是空中飞银子,但时间更为具体,是清朝顺治庚子年,即1660年;空中飞行的物体更为具体,是制成品:白镪,数量为数万锭。“广州有白镪数万锭飞于空中”。
当时有位姓方的将军以为是老天爷发利市了,利欲熏心的他,于是马上“焚香拜之”,恳请老天爷把红包扔给他,似乎老天爷听到了,果然有一群银子慢慢降落下来,降落到屋檐高的位置,等到架起梯子去拿时,银子却飞走了,“飞下近檐,儿童笑之,辄复飞去。”对不起,跟你开玩笑的呢。
真所谓“荣华富贵啊飞呀飞,世上的人啦追啊追”,这简直是魔幻大片的场面,比《少年派的奇幻旅游》还要刺激,这部电影都奥斯卡11项提名了,我们的导演编剧干嘛不好好研究一下中国古代的笔记文献,里面的魔幻材料一大把,就好像是个藏宝洞一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解密:纯属神话并不科学
告诫世人莫贪婪
总结一下以上故事的模式。首先是树立一个巨大的诱惑,一般都是深山老林里有一个藏宝洞,似乎唾手可得,甚至这个诱惑满天飞,跳起来就可以抓到。
接下来就是令人沮丧的探宝过程,探宝者不是被迷昏,就是徒劳而归,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即使跟神仙商量一番,也只能得到自己付出的那一部分,投资收益率是零,保本而已。
我们也怀着巨大的欲望去看这个故事,结果弄得心里很憋屈,总是不能如愿以偿地有一个喜剧的结尾:抱回财富。
因此,这些故事虽然不科学,纯属神话,但却有意无意地寄寓了一个哲理: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不是自己合法所得,就不要去动贪婪之心,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财富没有讨巧和侥幸。
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藏宝洞传说的主角都是白银?个人怀疑是将银矿的勘探和开采神话化。当然,在古代的广东,金银的开采活动是蛮活跃的,而且这种采矿业也搞活了当地的经济,提高了古代广东人的生活水平。
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 金》就有记载,河源一带有不少人以淘金淘银为生,这一行的附加值很高,在金银生产车间,以一个溶金铁炉为单位,一炉的收入可以养活上千人,屈大均怀着感恩的心感叹:“皆天之所以惠贫民也。”这是老天爷恩赐给贫民的致富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