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星鼻鼹

星鼻鼹是小型动物,只能让磅秤的指针倾斜为50公克,大约是小鼠的两倍。它们生活在湿地的浅层地道中,遍及美国东北与加拿大东部,猎食的环境涵盖地下及水下。
如同鼹鼠科其它30种左右的成员,星鼻鼹属于哺乳动物的食虫目,这类生物新陈代谢极快,随时饥肠辘辘,所以这胃口奇大的小小星鼻鼹必须要能找到足够的猎物,以度过寒冷的北国冬天。
和其它鼹鼠一样,它在土壤中寻觅蚯蚓;不过还会在湿地栖境里营养丰富的泥巴与烂叶中,取食多种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昆虫幼虫,也会潜游到池塘与溪流的浑浊水底,把猎物给揪出来。寻找猎物正是“星鼻”上场的时候。星鼻并不是负责嗅闻的嗅觉系统的一部分,也不是用来捕捉食物的第三只手,而是一个无比敏感的触觉器官。
它的鼻子周围有22条肉质的附器环绕成一圈,当它在自家环境间穿梭时,这鼻子常因快速颤动而让人看不清楚。再加上生着巨爪的前肢,你遇到的就是一个令人兴奋难抑的生物学之谜。这种生物是怎么演化出来的?那个星星是什么?它如何作用,又是用来做什么的?

7、攀岩鱼
人们看到有“手”的鱼惊讶不已,如今科学家发现会攀岩的鱼更是惊讶不已。最近,科学家在委内瑞拉发现了一种新鲶鱼,学名为瓦氏石星鲶(Lithogenes wahari),具有吸甲鲶鱼(Loricariidae)和攀岩鲶鱼(Astroblepidae)的共同特点,既具有骨质盔甲来保护其头尾,又具有抓握作用的高度柔韧的腹鳍来帮助它攀爬垂直表面如岩石。

8、中国娃娃鱼
娃娃鱼俗称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唔哇、唔哇”的叫声酷似幼儿的啼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在洞穴、暗河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素有“活化石”之称。它也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最大两栖动物,最大体长能达到1.8米。中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查看详情】

9、安哥拉兔
安哥拉兔是源于土耳其的安哥拉省,因其毛细长,有点像安哥拉山羊而取名为安哥拉兔。安哥拉兔有四个品种,以英国安哥拉兔最受欢迎,其余分别是法国安哥拉兔、缎毛安哥拉兔和巨型安哥拉兔。他们除了面部的一小部分之外,全身都长满浓密丝绸般的长毛,耳朵呈V型,在顶端带有像流苏的毛,需要常常打理,眼睛圆而大。身形圆碌碌的,性格温顺可爱。体型大是安哥拉兔的显着特点。

10、鼋(yuán)
鼋属于巨型软壳龟,可以成长到大约2米长,重量可超过50公斤,多生长在内陆,在河流或溪水边觅食。鼋在中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印度、东南亚以及新几内亚地区等。鼋的外形特征显着,其吻部极短,眼非常靠近吻端。一些成年个体背甲和头部带有浅黄色的散化状条纹。它可能是鳖科中形体最大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