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龙的出现,显示蛇颈龙已经陷入了进化牛角尖,特化的生物往往最容易灭绝。果然蛇颈龙没能逃过白垩纪最后的考验,与恐龙成了难兄难弟。蛇颈龙也许是消失了,但是它留给了人类无限的遐想,至今还有不少"海怪"、"湖怪"打着它的幌子在世界上游荡···也许蛇颈龙真的没有灭绝,它仍然在我们广沃的思想海洋里翱游,自由自在·····

工作人员在野外对化石进行搬运前的准备
对于皇家泰瑞尔博物馆(Royal Tyrrell Museum)的古生物学来说,过去的一个月是忙碌和兴奋的,因为在加拿大麦克默里堡的一个矿区里,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一具近乎完整的稀有史前海洋爬行动物化石。
Jason Young是矿区的一名工作人员,正是他5月11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了这具化石标本。矿区发言人Will Gibson介绍道:“这次的发现对我们矿区和员工都非常兴奋,特别是当你发现了一些意义重大的化石的时候。”
新发现的化石与此前5月7日和2011年11月在矿区所发现的化石都属于同一类型的海洋爬行动物——薄板龙(elasmosaur)。薄板龙生活在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期,体长可达15米以上,长颈和尖脚是薄板龙的主要特征,是已知最长的蛇颈龙类,脖子长达8米,超过其身体全长的一半,颈椎骨多达71节。而此次所发现的薄板龙化石骨架非常完整,估计有70%到80%的化石骨架得以保留,其头骨部分的完整性更是达到90%。

2011年矿区工作人员就曾发现过薄板龙化石
矿区的工作规章有明确规定,当在挖掘工程中发现任何不寻常的东西时都必须向上汇报。矿区与博物馆也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工人也参与了一些化石的修复工作。博物馆恐龙区负责人Donald Henderson说道:“他们有众多双眼睛,如果没有矿区工人的话,我们也不会有这些重要的发现。”
Henderson最后补充道:“化石头骨保存了大量的史前生物信息,因为它拥有众多的感觉器官,通过头骨上的牙齿还可以知道它们的饮食习惯,而且头骨还是确定不同物种间亲缘关系的重要线索。另外,在同一地点多次发现同一类型大型动物化石是非常罕见的。过去的麦克默里堡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特殊的沉积环境使其成为化石保存的良好场所。而如此大型的史前动物化石骨架,从化石出土、运输、修复、保存到展出通常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