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和亚马逊河中的类似豚类
在恒河和亚马逊河中还生活着类似的豚类,但是那里的这类稀有动物也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几年前恒河和亚马逊河中的淡水豚被与白暨豚归为同类豚类。但是今天人们知道,之所以将它们归为同类,不是因为它们属于同一家族,而是因为它们对河流环境的顺应同出一辙。
这些豚类都受到河水污染、对鱼类的过量捕捞、非法的捕捞方式的危胁,很多情况下,它们还会被机动船的螺轮打伤。
将近2000万年的古老动物
另外,水坝也破坏了白暨豚的生活空间。长江三峡大坝分割了白暨豚的生活区域,使白暨豚在劫难逃。
这种视力几乎为零的淡水豚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2000万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豚类。白暨豚的灭绝,对于专家们来说是一个不好的信号-河流和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前途未卜。
白鳍豚,在长江里大约生活了2500万年,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生物。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是世界上现有5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暨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由于数量奇少,白暨豚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原属淡水豚科,
2002年7月14日,世界上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在武汉去世。25岁的“淇淇”体长2.07米,体重98.5公斤,在淡水鲸类动物中已属老龄。
英国皇家学会的同行评议期刊《生物学快报》(Biology Letters)发表了中、美、英、德、瑞士、日本六国科学家的“2006长江豚类考察”报告,英国《独立报》在援引该报道时称,专家们认为白鳍豚“已经灭绝”。 2006年底,六国科考队从武汉出发沿长江向上海寻找,途经3436公里,考察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所有支流,但经过大规模高精度的搜寻,未发现白鳍豚。

再来就是人类环境的问题,白鳍豚只产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江中的黄金水域,正是由于这样,导致这片区域的船只过多,经常出现白鳍豚死于螺旋桨的事故,再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捞和排污不当,导致白鳍豚的生存环境恶劣,食物短缺,它们的数量才会越来越少。2017年的江豚保护小队用了30天的时间,边搜寻江豚的信息,边调查白鳍豚,但是据说他们十年来从未见到过一只,而在2018年的这张照片给无数志愿者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