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时专家对这批引起的喜马拉雅白头蛇死因也还有别的猜测,比如:白头蛇的低海拔高温反应导致内脏器官损伤而没办法进食;再比如:因为它们在自然界中主要吃鼩鼱(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和其他小型的哺乳类动物,而无法适应饲养者提供的啮齿类动物,所以不幸死亡。

但这些说法统统被推翻了,因为近年来“战斗民族”俄罗斯已经有人成功饲养并繁育出了喜马拉雅白头蛇,这一原本“世界性的难题”终于被攻克。但不知道为什么,这种十分原始稀有的蛇类,并没有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也没有展开系列的保护生物学研究,更没有人工养殖的举措。难道是因为它们太毒了?而了解它们的习性和毒性,不是更能造福于人类么?毕竟这种单属独种的蛇类,在研究管牙类毒蛇的起源与演化上占有里程碑的意义啊!
而喜玛拉雅白头蛇受到骚扰挺高警惕时,会压平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尽量显得宽阔,然后它们的两颚会向外扩张,让它们本呈椭圆形的头部看起来像变成三角形(这是在模仿眼镜蛇么?)有时候,喜玛拉雅白头蛇也会摇动自己的尾巴以警告和恐吓对手;而最危急之时,它们会主动攻击,但喷不喷毒液就不一定了,但被它们咬住可是不会轻易被松开的,所以人类碰到了还是敬而远之吧!
白头蝰地理分布
白头蝰属于蝰科中的原始类群,只有单属独种,在研究管牙类毒蛇的起源与演化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以极少的数量分布于我国中西部海拔100米至1600米的丘陵山区。
喜玛拉雅白头蛇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蛇种,它们主要出没于东南亚的一些山脉之中,另外,在中国境内的西藏东南部以及越南均能发现喜玛拉雅白头蛇。主要分布于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等地。
栖息于海拔100~1 600 m的丘陵山区,见于路边、碎石地、稻田、草堆、耕作地旁草丛中,亦见于住宅附近,甚至进入室内。常在夜晚或晨昏时外出捕食;捕食小型啮齿动物和食虫目动物。繁殖习性不详。有冬眠行为,它的背部呈黑褐色并有朱红色横斑;腹部的颜色是橄榄灰,白色小点散布其间;它的头部和颈部有浅浅的黄白色,并有深褐色的斑纹。
梅州发现喜玛拉雅白头蛇:2012年4月15日,广州日报记者与一群朋友一起到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鲤溪、梅县区丙村郊游。正当记者与朋友在溪中行走时,上游有人惊呼水中有一条小蛇,疑似金环蛇。蛇顺水漂流而下,蛇头呈白色中带有橙红色,身体呈深紫黑色,身上带有鲜艳的橙红色横斑。照片发到摄友QQ群里后,网友"山野"发来信息,声称这是条白头蝰蛇。记者上网查找比对后,也发现从照片看此蛇的特征与白头蝰蛇非常接近。梅州平远县及韶关市曾有报道发现过白头蝰蛇,此前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尚未有发现。
武当山发现长约40厘米白头蝰:2014年4月13日下午,武当山大湾村一名叫邓力均的小伙子在村旁小路行走时,偶然发现了这条蛇并将其捉住。这条蛇全白头蝰长约40厘米,背部呈黑褐色并有朱红色横斑,白色的蛇头呈箭头三角型。由于邓力均从未见过这种蛇,觉得很不寻常,便于昨日一早,联系上武当山森林公安分局,请他们派人过来辨认。该局工作人员将这条蛇带回,进行了摄像、拍照等相关资料收集,并经过权威专家论证,确定该蛇为白头蝰。
神农架白头蝰蛇首度现"活身":2013年8月20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一条鲜活完好的白头蝰蛇首度现"活身"。
初步观察,这条蛇全长约60公分,背部呈黑褐色并有朱红色横斑,腹部的颜色是橄榄灰,白色小点散布其间,头部和颈部有浅浅的黄白色,并有深褐色的斑纹。蛇头呈箭头三角型,周身完好,活动自如,性情温顺。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副所长杨开华介绍,白头蝰是蝰蛇科的一种剧毒蛇,在神农架极为少见。神农架只有保护区科研所保存的死亡个体做的标本。在此前组织的多次蛇类两栖类动物调查中,都没有发现白头蝰的行踪。一位来自美国的两栖动物专家凯文,多年来每年坚持到神农架调查蛇类,就是想亲眼看一看活着的白头蝰。但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如愿。
到2013年8月,神农架科研所正继续研究白头蝰蛇,并将影像资料传与美国同行共享。这条蛇将会在原发现地放生。
喜马拉雅白头蛇虽然毒性很强,不过白头蛇多分布在清凉的山区,而且十分罕见。喜马拉雅白头蛇因为独特的外形被人们所知,也因为如此它是所有蛇类中最容易辨别的。如果不幸被这种白头蛇咬伤,也不要太紧张,只要及时去医院打血清,就没有生命危险。
张家界发现喜马拉雅白头蛇,后放归大自然:张家界核心景区武陵源天子山自然保护所工作人员将一条喜马拉雅白头蛇放归大自然。这是张家界核心景区武陵源首次发现喜马拉雅白头蛇。
昨天,天子山景区办事处工作人员在景区游道巡查时发现一条长约70cm,头部白色,背面褐色,身上还有米红色横斑的蛇。该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他在景区工作 十多年第一次发现这种奇异的蛇,于是将它安全捕捉后送到天子山自然保护所进行鉴定。经鉴定,才知道这是罕见的喜马拉雅白头蛇。
喜马拉雅白头蛇是蝰科中的原始类群,只有单属独种,在研究管牙类毒蛇的起源与演化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主要分布于中国,但数量稀少,较为罕见。喜马拉雅白 头蛇比较偏好栖息于竹林间,并活跃于有广泛植被分布及山涧充足的地区。1998年被《中国濒危动物》列为极危种,2004年被《中国物种文录》列为高危动 物。
天子山景区办事处负责人呼吁各地游客,在景区一旦发现此类蛇种,切记不要伤害和捕捉它,要及时向景区管理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