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那些在实验中用于科学研究的黑猩猩、黑猩猩孤儿、被陷阱捕获或被非法贩卖的黑猩猩,都有抑郁或创伤后精神失调症状。一些精神压力较大事件也会在动物的基因里留下印迹。2014年,研究人员发现,那些独居的非洲灰鹦鹉比那些成双成对者基因创伤更严重。科学家用染色体端粒来解释这一现象。染色体端粒就是染色体端位上的着丝点,会随着年龄增长或压力增大而缓慢缩小。独居的9岁鹦鹉的染色体端粒,竟然与成对生活的23岁鹦鹉的染色体端粒一样短。看起来,社会剥夺问题已对鹦鹉造成了心理压力,就和人类的心理压抑一样。

不仅仅是人类,心理疾病同样会出现于其它动物身上,而且似乎已经存在了数亿年。

突触与许多认知过程有关,如学习新事物或集中注意力。
其它压力事件也会在动物心理留下阴影。比如,许多军犬都患有犬科创伤后精神失调症状,它们的行为与那些受过战争创伤的士兵有些相似。为了治疗这些军犬,人们使用了一般用于治疗人类恐慌或焦虑症的药物。在民间的普通犬类中,也常见类似的行为,如因为恐惧而颤抖,它们通常都曾经从一场自然灾难中幸存了下来,或是已被主人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