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除了日生物钟,生物还存在着月生物钟,比如女性的月经,以及年生物钟,如动物的冬眠。”刘畅说。
生物钟之于人体
生物钟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举个例子,人体内生长激素,在孩子熟睡的时候分泌最旺盛。可见,内分泌系统存在昼夜纪律性。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往往在凌晨身体快清醒的时候最危险,因为,那时生物钟处在比较低潮的时候。”刘畅说。
近几年,很多科学研究都发现,人类方方面面的行为都与生物钟有关。比如,有一种遗传性疾病叫家族性睡眠相位提前综合征,患者生物钟相位与正常人相比显著提前,他们每天晚上7点左右就要入睡,而每天清晨3点左右就会醒来。这种病人显然无法与多数人的作息规律衔接。
因此,生物钟一旦被打破,对于人体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如果生物钟被短期打破,可以通过调节扭转。但是如果长时间被打破,那么就会导致代谢疾病甚至肿瘤。”刘畅表示。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夜班较多或夜间工作时间较长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有轻度升高。从癌症预后来看,生物节律紊乱者的预后明显不如节律正常者。对此,一种解释认为,夜间过度暴露于灯光之下会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褪黑素参与调控睡眠、免疫、衰老等多方面生理活动,其分泌具日节律,夜间达到最高浓度水平),从而增加了癌症易感性。但褪黑素的减少究竟是如何增加癌症易感性的,科学家们尚未找到肯定的答案。
让生物钟掌控我们的生活
顺应自然,遵循生物钟,是人类健康生活最好的选择。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灯的出现,大大延长了白天的时间,也让夜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没有规律,甚至日夜颠倒。或许,有的人会说,我们的身体已经适应了晚睡晚起的生活,不会有问题,说不定是大自然要我们进化出另一套生物钟系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