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神经元的再生发生在大脑发育过程中,而中止于出生后的早期。北大心理系教授沈政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人们度过的每一天都要损失几十万个神经细胞,因此,到了六七十岁,即便是健康的老年人,也会有轻度脑萎缩。
不过,例外的是,成年大脑中两个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的部位会继续产生新的神经元。在细胞层面上,神经元再生越活跃,双肾上腺皮质激素(DCX)阳性的神经元含量就会越高。
沈政说,大脑里面所有的血管都不能到达神经细胞,而是通过另一种胶质细胞与神经细胞联系。“胶质细胞上就像变形虫,伸出许多尾肢。一个胶质细胞可以跟许多神经细胞联系,而同一个神经细胞的不同树突、轴突又和不同的胶质细胞联系。也就是说,神经细胞通过胶质细胞从血液中获得营养。”
而美国斯坦福大学托尼·维斯科雷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小鼠实验中发现,如果让小鼠服用一种叫CCL11的因子使血浆中的CCL11水平升高,则神经元再生部位的DCX阳性神经元水平下降,神经元再生活跃度下降。如果向这些小鼠腹腔注射可以中和CCL11的抗体,DCX阳性神经元水平又会恢复正常。
研究团队还尝试着把CCL11直接注射到年轻小鼠的神经元再生部位,结果这些部位的DCX阳性神经元数量下降。当可以中和CCL11的抗体被注射到同一部位后,DCX阳性神经元数量又会慢慢恢复。
科学家已经通过研究发现,在20~90岁的人群中,CCL11在血浆和脑脊髓液中的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因此,科学家们认为,衰老引发的血液中的某些分子变化(如CCL11水平升高)确实会作用于神经系统,影响神经元再生,损害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