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在NASA官方网站上,一条《火星上的有机物》这种不显眼的标题,配上了不足两指宽的说明文字,加上发给各外媒的新闻稿,表达了同一个意思:火星有可能并不贫瘠。
天平的两侧
“凤凰”号发现高氯酸盐,但这还无法说明彼时“海盗”号登陆器收集土壤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究竟是火星与生俱来的,还是样本受污染所致,因为每年有数以吨计的与生命毫无关联的有机物质,通过陨石或彗星倾泻到火星上。
因此,不久前展开的重新检测中,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对“海盗”号土壤样本进行了相当复杂的数学聚类分析。该小组得出结论认为,这颗登陆器当年确实发现了微生物的迹象。
南加州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约瑟夫·米勒称,实验结果呈现了一个极为鲜明的现象:“它们(微生物)应生活在土壤下方两英寸之地,接近水冰。”
但米勒小组的结论对于“火星存在生命”的佐证,究竟有多大力度呢?
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的克里斯托夫·迈凯在接受《探索—新闻》采访时表示:“发现有机物,只能证明火星上存在有机物,并不能说过去或现在的火星上有活物。”
米勒的小组也坦言:“我们的研究本身并不能证明火星上存在生命。”米勒解释成:“它仅仅说明了‘海盗’号土壤样本的活动实验与陆生生物的活动方式及非生物因素现象排序,是大为不同的。”
然而谁会乐意听到这种让人晕头转向的解释?!米勒自己似乎也深为了解这一点,他并不认为现在有人会相信火星有生命——除非公众能看到火星微生物出现在人类的培养皿里。因此,“如果说什么是‘最终证据’的话,那无疑是拍摄到火星细菌的影像。”
如此看来,近期研究的例证,却只为“火星是否存在生命”这架天平的其中一侧加重了些砝码。人们辗转数年发现,NASA曾经的一纸新闻稿的结论还在生效:“有机模块的生命形式可能一直存在于火星上,只是未被发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