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微生物
利用好了也能造福人类
对于如何因势利导让微生物为人类服务,刘志恒表示,空间环境诸多的物理条件,如显著的失重,热交换影响,粒子穿透,宇宙射线,磁变影响,细胞悬浮,营养物的浓度梯度、毛细特性、流体行为等均可能引起生物体的遗传和生物学特性的变异反应。因此,我国在过去40多年里,利用各种飞行器,成功地搭载了动植物和微生物样品,去探讨了解空间环境因子的生物学效应,并发展新的生物技术服务于地球人类生活。比如2005年,一株产生抗肿瘤的菌株12-S-11,利用我国发射的第21颗返回式科学卫星进行搭载实验,经15天空间飞行,产量提高85.55%。所以凡事都有两面性,空间生物的保护和利用也是如此,未来我们会让空间微生物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辽宁日报)
专家档案
刘志恒: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空间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生命起源与进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伯杰氏”国际微生物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等项目中的多项研究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原核微生物系统学、资源学和宇宙微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