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惠像
……不得已乃思成立过渡到政务(行政)委员会以行敷衍。如是,既可摆脱当前困难,更为将来进行交涉留些余裕。孰意日寇胸有别谋,预布诡计,昏聩如予,其能逃其术策!追思往事,言之痛心。总之,予之重大过失,均系昏聩无能所致,而决非甘心背国也。 ———伪满“总理”张景惠的悔悟与辩白
南都首席记者 韩福东
今年8月15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这一天,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提醒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在整个东北沦陷史内,张景惠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和日本关东军的合作,决定了此后一系列的政局走向,次年2月在奉天(沈阳)张景惠公馆等地举行的“建国会议”,则开启了伪满独立的大门。此后,他在伪满洲国历任参议府议长兼东省特区长官、军政总长、协和会会长等职,自1935年起长达十年的伪满洲国总理大臣生涯,是其一生从政的巅峰,但也为其日后成为仅次于溥仪的伪满战犯埋下了伏笔。
在距离伪满皇宫博物院不远的一处居民小区,张景惠的儿子张绍兴刚刚搬过一次家,74岁的他多病,听力也日渐衰退,不愿再向记者提起自己的父亲。父亲的阴影笼罩了他一生。1945年,在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前,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张景惠随伪满洲国皇帝溥仪逃到吉林通化大栗子沟,张绍兴此时刚刚9岁,并不知晓发生了什么。而他日常进出的总理官邸,与他再也无甚关系。
张景惠和他所任职的伪满国务院,在65年前东北光复前后,作鸟兽散。他本人也从“总理”沦为战犯,在苏联被关押一段时间后,回国在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9年5月5日,因心脏病而逝,终年88岁。这个出身草莽,在乱世中发迹,从江湖而至庙堂,一路扶摇直上的传奇人物,带着懊恼、悔恨和一些晦暗不明的秘密,永远进入了历史。
“建国会议”突然发生?
张景惠穿着长袍马褂,头向前低倾作鞠躬状,似在听左前方一位背着手的日本长官训话。墙上贴着一张军事地图,还有日本明治天皇着军装的肖像图。
“这个蜡像展现的是张景惠对日本人的奴颜婢膝。他是个十足的、彻底的大汉奸,彻头彻尾的败类!日本人要啥给啥!”长春伪满皇宫旧址东部的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内,工作人员对南都记者这样说。
在抗战胜利很多年以后,张景惠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回忆起伪满洲国“建国会议”召开时的情形。
那是1932年初,包括张景惠在内的东北三省四巨头(另外三个分别为马占山、臧式毅和煦洽),已经决定在沈阳召集一次会议,商议“联省自治”问题。九一八事变过去将近半年了,张学良率东北军撤出东北,日本关东军加紧“满洲国”的筹划,但日本国内存在不同声音。国际联盟的关注度亦高。有关东北的未来走向,看上去似乎仍存在不确定性。张景惠刚刚出任宣布“独立”的黑龙江省省长,2月15日上午,他从哈尔滨机场乘日本军用飞机抵达沈阳。
张景惠的笔供对“建国会议”的描述很简略:“予偕马占山赴奉(天)参加日本关东军所召开之会议,与煦洽、臧式毅等决定即时成立东北政务委员会(东北行政委员会),予任会长,暂维治安。(16日)当晚九时,日方忽令召开紧急会议,审议关东军提出之市民请愿书,请溥仪主持政务,并告以军方已决定赞助此举。因而对此不仅无可审议,且系突然发生,无暇详加考虑,遂决定予及市民代表等前往请愿,而后予回哈埠。三月一日,伪满洲国宣告成立,溥仪任执政,郑孝胥任国务总理。”
“日本人早已占领了东三省,他们想给自己的行动冠上一个名堂,动员末代皇帝溥仪出山,也动员东北四巨头召开会议。张景惠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伪满皇宫博物院研究员王文锋对南都记者说。但张景惠的这段供述显示出,张景惠等四巨头在沈阳召开“建国会议”前,甚至不知道日方的“伪满洲国”确切方案,但在知晓了日方方案后,他们最终只有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