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衣
里衣,顾名思义穿在外衣里面的衣服,自然也就是内衣了。黄强认为里衣的概念有两层,一是统称,凡是内衣,都可以称里衣;二是专指,指形制比较小、紧身的,类似裤衩、抹胸的内衣。
《绣榻野史》云,“麻氏就脱了里衣,赤条条向床里边去睡了。”脱了里衣,就变成了赤条条的,显然是贴身而穿的亵衣,如果不是裤衩、抹胸,又是什么?
罗裙
从典籍中的记载来看,罗裙是以罗为面料制作的裙子,质地比较薄,往往呈现透明状。唐代的罗裙基本就是这种情况。但是从明、清艳情小说中的描写来分析,明代的罗裙有别于唐代的罗裙。《空空幻》在清朝道光年间被禁,书中“性幻想”的情节太糟糕。关于罗裙的描写有:“不由兴浓,未及温存,扯下那女子罗裙就乱摸”、“池娇正在床沿,罗裙已解,只穿一件杨妃色花绫小袄,大红缎裤管口用金镶就,纤纤玉手正把双红菱的绣花鞋脱下”(第六回)。这里的罗裙与女子外穿的裙子有明显区别,它是内穿的,衬里的,贴身穿戴,应该是类似现在穿在裙子里面的一层衬裙。
从上述描写也可以发现,当时的女性内衣色彩倾向鲜艳,尤其是红色备受青睐,如桃红亮纱裤、大红裤子。据研究资料,这种颜色有助于闺房之乐,现代放纵、开放、风流的女性在选择内衣,首选色彩往往倾向于明亮和艳丽,与明代女性的审美美颇为一致。
有些艳情小说,说到裙子,没有强调是罗裙,或是从字面上反映看不出是否是内衣,但是从文中的情节的发展、上下文的衔接和描写分析,应该是罗裙这样的衬裙。
《巫山艳史》中有这样的文字,“身穿王色罗衫,映出雪白肌肤,下系水红纱裙,手执鹅毛扇,斜掩腹上,一手做了枕,托著香腮,百倍风韵。一双三寸金莲,搁在榻靠上,穿著大红高底鞋儿,十分可爱。卸下一幅裙子,露出红纱裤儿”(第八回),这段文字显示,明代女子在裙子里还穿有贴身裤子,这“红纱裤子”当是内裤。有裤脚,其形制上类似现在的裙裤,有短裤筒。《欢喜冤家》有这样的佐证,“香姐说:待我自解,去了裙裤”。
《欢喜冤家》中也有两段描写,反映了当时女性穿“纱裙”的情况。月仙“取了纱裙系了,上身穿件小小短衫……悄悄上床,跨在必英身上,扯开裙子,两手托在席上。”行事如此方便,短兵相接,显然李月仙裙子里面没有裤衩。当然这种生活习惯也可以解释为发生在夏天,气温比较高的时候,北方不穿内裤是一种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