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禹治水”为何被后人称颂
舜为禹配备了两名得力助手,一个是善种庄稼的后稷,一个是既有经验、又有极强工作能力的伯益。于是,禹与伯益、后稷奉命敦促诸侯百官征调人夫粮草,开始工作。
他们先从冀州开始,先派人登上高山,树立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形势,根据山川走向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治理水土的具体方案。
冀州的主要工程分布在黄河中的壶口和龙门,他们首先治理了壶口上游的岐山和梁山,接着开凿了阻挡黄河水流的龙门山,使河水顺流而下,减少了河水对沿岸的危害。
接着,他们又依次治理了以下地区的水患,济水黄河之间的兖州,从东海到泰山之间的青州,从东到海南临淮水的徐州,淮水、长江之间的扬州,还有南到衡山、北临江汉的荆州,地处中原的豫州,华山、黑水之间的梁州和渭水流域的雍州。
大禹带领两位助手和民众千辛万苦踏遍了华夏大地,花费了十三年时间,开辟了九州,道通了汧山、壶口山、砥柱山、太行山、西倾山、熊耳山、嶓冢山、内方山、郤山九座大山;疏通了黑水、弱水、黄河、漾水、长江、渭水、洛水、沇水、逆水(有说为淮)九条河流。
他们还根据各州的实际情况、土地的好坏、道路的远近、所出产物品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状况,制定出各州分别向天子所纳的贡赋。
由于大禹治理水土的成功,各部族相互交流的范围而迅速扩大,此时东到大海、西至流沙、北逾幽州、南近交阯,四海之内无不受到舜的教化,于是帝舜赐大禹玄圭,向天下申明大功告成。
帝舜二十二年,决定不用嗣子商均,而把大禹作为帝位的继承人,舜二十九年,让禹在朝主持政务,自己亲到南方巡游,不幸在苍梧去世,大禹闻讯后,心中十分难过,按照舜的遗嘱,把舜葬在九嶷山上。
三年丧期过后,禹避商均于阳城(今河南登封市王城岗),天下诸侯和百官不去见商均而朝见禹,禹于是继承帝位,面南而朝天下,国号夏后。
以上就是关于“大禹治水”为何被后人称颂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