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炮灰
为了保全大家的性命,田横只好出发。还差三十里的时候,田横悄悄对一起来的门客说:“我和汉王当年一起南面称王,现在我怎么能作亡虏当他的手下?而且我杀了汉使,现在又和汉使的弟弟是同事,就算他不敢杀我,我难道就过意得去吗?皇帝只是想见我一面罢了,把我的头砍下来吧,现在皇帝在洛阳,这里离洛阳不远了,样子还能看。”说罢,田横自杀。门客和使者一起把头献给刘邦。刘邦一声叹息,封了两位门客,以王者礼葬田横。
葬罢,二门客在墓旁也挖了洞,一起自尽,陪伴田横。刘邦大惊,知道田横之客都是贤人。听说还有五百人都在海上,便派使者去召他们。使者一到,这五百门客知道田横死了,全部自杀了。
毫无疑问,我不喜欢献祭,不管向什么献祭,是义、还是忠、是家,还是国:活生生的人命变成虚无的祭坛上的冷猪肉,肯定不是件值得鼓励的事。但假设我是田横,假设我觉得去应召是件极其羞耻又惭愧的事,又不想连累那五百弟兄的话,我,真想不到比田横更周到的做法了。——也难怪人家对他忠心。可是,那五百零二个门客,就纯是炮灰。田横之死,至少是为犯过的错赎罪,还解决了实际问题,也算求仁得仁,流芳千古;可那些殉葬的人,连名字都没留下,又是为什么献祭呢?
我想,五百人里,至少里面包含了各种无奈和不得已。比如说,同僚间的道德胁迫,又比如,刘邦发出了赤裸裸的“不来者诛”或秋后算账的威胁。在毫无出路的情况下,在义愤和悲情的渲染下,才有这等令人骇然的集体自杀。龚自珍说得好:“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赢,王的只是田横;输,却要大家一起死。历史就是由炮灰和炮灰组成的,史书却不是。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炮灰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