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阳节起缘于一起后妃争宠的惊天惨案
后来,吕雉竟然让她自己的皇帝儿子刘盈来看,吕后告诉刘盈,刘盈得知“人彘”就是戚夫人时,大惊失色,泪流满面,暗自说道:“太残忍了!哪里是人做的事,太后如此,我还凭什么治理天下!”他万万没有想到,母亲毒杀了弟弟还不罢休,就连弟弟已无还手之力的生母都不放过。他更不能相信,当年明眸善睐艳盖宫掖的戚夫人、弹琴击筑吹笛作歌唱《上灵》、腰肢袅娜翘袖折腰为舞的戚夫人,会变成一个怪物。刘盈天性温和懦雅,受不住惊吓,从此一厥不起,天天借酒浇愁,不理朝政,七年之后,年仅23岁的刘盈便驾崩了 。
吕雉在摧残戚夫人的同时,将戚夫人身边侍女驱逐出皇宫。当时,戚夫人的贴身侍女贾氏被逐出皇宫后,嫁与一位贫民为妻。于是,贾氏便把皇宫中重阳日的活动项目带到了民间。到了九月九日,贾氏不仅自己在家中佩戴茱萸、做重阳寿糕、饮菊花酒,还对周围的百姓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逐渐地流传开了。于是,才有了天下同庆的重阳节。
三国时期,开始有了“重阳节”名称的记载。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记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东晋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三国魏晋,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而在汉族古代奉俗中,菊花一直是长寿的象征。
直到了唐朝时期,重阳节开始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风俗活动。唐朝诗人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一诗中描述了和朋友在重阳节登高远眺的景象:“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最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当属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上就是关于重阳节起缘于一起后妃争宠的惊天惨案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