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砌着厚厚的水泥墙,墙边是1米多高的水泥台,上面摆着各种盆栽花卉。水泥台以上都是玻璃结构,顶棚由手动滑轮控制,可以闭合。据王湜介绍,这些“老古董”都是当年参照苏联的温室技术建造的,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它们也见证了植物园的发展历程。
溥仪先生的宿舍距离温室不过二三十米,有一条小路直通过来。温室外的院门仍在当年的位置没有改变。五十年前,溥仪每天都要穿过那道花圃的小门,走进温室,和其他工人一样从事最基本的工作。
委员建议
真实还原溥仪生活
溥仪在植物园的旧居长期用作库房,显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历史价值。如果将旧居开辟为展室,该展览哪些内容呢?
市政协委员万建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溥仪在植物园的时光只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没有必要把他前半生的经历都展示出来。“重点要把他当年在植物园的生活场景复原,当年使用的劳动工具也可以搜集出来向公众展示。”
万建中还建议,溥仪在回忆录中也谈到了他在植物园的工作和生活,也应该有一些照片记录了当年的情景,这些文字图片材料都可以作为展览的一部分。
万建中说,展览的目的就是要真实还原那一段历史。当年很多人都在接受新中国的改造和教育,而溥仪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受教育的过程是什么样子,这是公众想要了解的。
资料
周总理安排溥仪进植物园
据资料记载,溥仪到植物园工作是周恩来总理直接安排的。特赦后回京不久,周总理在全国政协会议室接见了溥仪一家。总理问溥仪,特赦后有什么打算,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溥仪说,自己在战犯管理所的医务所帮过忙,对医学感兴趣,想当个大夫,可周总理却不赞成。还有人曾建议安排溥仪到故宫去劳动,周总理也不同意,他说:“故宫每天那么多游客,如果都来看‘皇上’,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