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刘备托孤是“阳谋”
二是先抑后扬,恩威并施。与其说对马谡是不是能用、怎么用的问题上,刘备只是表现出了些许的担心,那么将整个蜀国托付于谁,结果如何,那才是刘备最担心、也是最害怕的事情了。知子莫如父,对于自己的那个儿子,刘备还是心中有数的,而对于诸葛亮的才能更是心知肚明。自己死后,君弱臣强,将来蜀国的命运将走向何处,刘备有很多设想,也料到了几种可能,因此如何安排就成了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要么说,刘备就是刘备,心机和掌控大局的能力非比常人。他当然知道,有些事情要单独交代,有些事情必须公开。当单独交代了马谡的事情之后,刘备又将众人全部唤了进来,他要当着众人的面一试诸葛亮的心迹。于是刘备一面写诏书,一面与众人话别,极尽煽情之能事。写完诏书后,直接交给诸葛亮说:“烦丞相将诏可就付与刘禅,勿以为常言也。凡事宜调教之!”一个“调教”,实际已经表明了刘备的本意。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迅速逆转,刘备先是让诸葛亮站起来,一手掩泪,一手拉住诸葛亮的手,说出了一句最要命的话:“君才胜曹丕十倍,必安国而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此言一出,诸葛亮一下就跪下了,“汗流遍体,手足失措”的说:“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也?愿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从刘备这番话看,显然是有些言不由衷、前后矛盾了。目的当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对诸葛亮有所告诫,也好当着群臣的面让诸葛亮表明态度。假若此时诸葛亮有片刻的犹豫,能不能活命还真就不好说。见诸葛亮如此紧张,刘备内心稍稍宽慰。但未来不可预测,光靠压制不行,还要捆绑,更要服其心。于是接下来,刘备又把刘永、刘理唤至近前吩咐道:“朕亡之后,你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话一说完,立即命儿子上前拜诸葛亮为义父。诸葛亮本就紧张万分,刘备的“亲情牌”又把诸葛亮感动的泪流满面,跪下又是连连磕头:“臣以肝脑涂地,安能补报知遇之恩也!”到了此时,诸葛亮已完全被刘备震住了,不要说自己从来没有取代的心思,即便是有也已经没有后路了,除了以死报答,别无选择。
以上就是关于刘备托孤是“阳谋”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