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时期,季布担任郎中;汉惠帝时期,季布担任中郎将;到汉文帝的时候,季布担任河东郡守。
不过,这个朱家救了季布以后,却再也没有和他见面。为季布推销守信用重诺言的是一个叫曹丘的人。
曹丘是楚地人,属于说客一类人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这个曹丘还和窦长君有交往。窦长君是汉文帝刘恒皇后窦皇后的哥哥,也就是正得势的皇亲国戚。季布知道后,就写了一封信给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这人并不是一个厚道人,请您不要和他来往。”后来,曹丘要回家乡,想要窦长君写一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布将军不喜欢您,您还是不要去了。”曹丘坚决恳请窦长君写信,窦长君还是给他写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信后勃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来后,对季布作了一揖,然后就说:“楚人有谚语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为什么能在梁、楚一代获得这样美好的声誉呢?这都是由于我在为您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再说,我是楚人,您也是楚人,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转怒为喜,留下曹丘住了一段时间,把他当做上宾,送给他丰厚的礼物。
看起来,这甜言蜜语是最为厉害的武器,连季布这样经过各种生死考验的人也无力抵抗。
曹丘既然不是一个开公司的,他的推销肯定不会是收费的,就是他想收费,也不会有人付给他,那他又是为什么要为季布策划推销呢?这就要说到古代名人养“士”和侠士依靠名人成名的关系上了。比如说战国时期的那个“四公子”,人人都养着大量的“食客”,这些食客都属于“士”这个阶层的人。比较有名的是孟尝君田文,他养着食客三千,其中有一个叫做冯欢的人,开始被列在下等食客,等到吃上鱼有了车成了上等客,然后到处对人说:“孟尝君客我”(拿我当客人待),反映的就是这种关系。再比如这个朱家,他救了季布却从此再也不和季布见面,这样一来,他的名声反而更大。用司马迁的话说,自从朱家救了季布以后,函谷关以东的人都“伸长了脖子盼望和他做朋友”!还说这个曹丘,如果不是因为季布,又有谁知道汉初曾经有一个叫曹丘的人?当然,这个曹丘所以不能列入大侠之列,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为别人扬名,为的是自己获利。所不同的是,他为别人的名声策划推销,不是事前“收费”,而是事后凭人家的心情,愿意给多少算多少。不过话又说回来,人们一出手肯定不是一个小数,因为他所策划推销的人肯定不会是一介平民百姓。假如季布被刘邦砍了头,曹丘先生还会为季布到处宣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