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朝军队对蒙元穷追猛打下狠手
明朝之所以精神高度紧张,一方面,明朝有像宋朝一样内敛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有汉朝那样的外向的性格。但总体上,他的外向不是因为自己恢弘而大度,而是因为出于内敛和保守而不得不以攻为守,最终是为了保护自己家的那一亩三分地。这么看,尽管有郑和七下南洋,有明成祖北逐漠北,可这些丰功伟绩最后都化为了弹指一挥间的辉煌过往,无法延续下来,这都是它的性格作祟的结果。
明朝的北部边疆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别看它也有过杀出关外的举动,但总体上,它对长城以北的作为却是消极而被动的。说起来,为了使自己安全,即使不学习汉武帝,勒进裤腰带,咬着后槽牙,把草原民族赶得远远的,也可以学习唐朝、金朝那样,耍阴谋诡计,分化瓦解草原各部落的势力,让他们无法做大、形成对自己的威胁,可明朝受内敛性格的影响,对两方面都是浅尝则止,很不到位。对于分化瓦解的招数,也算是使过,显然,大概是因为不投入、不上心,也没当成主要策略,效果自然就谈不上好了。
当然,在万历年间,辽东主将李成梁倒是善于扶弱打强,长期只用很少的兵将,控制着广大的疆土,可这也没啥可称道的,一个原因是他毕竟是一个地方官员,他的策略不是国家战略层面上的,他这么干也实属无奈,手上的人少,国家还不管,自己不得不为之而已。另一个原因则更重要,他最后其实也没玩好,在金朝曾经跌过跟头的地方,又跌了一次,也就是,把一个表面忠厚、内藏奸诈和表面满足于小富即安、内心志向远大的努尔哈刺给养肥了,其后果之严重性,也就不用提了
对于明朝而言,主要边疆策略是,把万里长城修得更结实点,修得更面面俱到一些,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在长城上架上重机枪和榴弹炮,整个国家被裹上厚实的装甲,从此,大家伙儿都能躲在城墙后面,过上安定、和谐的美好生活。
对于草原民族而言,既然中原不过多地插手草原事务,那么,他们就可以按照丛林法则,放手一搏了。大家靠拳头、谋略和狼的精神,争夺草原的生存空间。既然是完全竞争,自然是谁有能耐、谁的运气好,谁就占据草原的“头把交椅”。朱祁镇征伐的瓦剌就是在草原上新崛起的“带头大哥”。说起来,这个民族的崛起还要感谢朱棣,要不是朱棣一门心思地打残了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这些以前都是臣服于成吉思汗家族的小喽啰们,也没啥机会在正史里抛头露脸。要不是朱祁镇被瓦剌在土木堡活捉,以及北京城被瓦剌包围,一般老百姓谁会知道和关心这伙儿人是从哪个地界儿蹦出来的呢?
以上就是关于明朝军队对蒙元穷追猛打下狠手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