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何诸葛亮不让姜维做自己的接班人
而显然,蒋琬、费祎都是宽济博爱、墨守成规之人,对姜维穷兵黩武、一意北伐并不感冒。意见有分歧,矛盾自然也就产生了,于是费祎就出面做姜维的工作:“吾等不如丞相亦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原,况吾等乎?不如且谨守社稷,以俟能者。”不料姜维却说:“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见姜维不听劝告,也就只能听之任之了。
问题是,打仗不仅要花钱,而且还是要死人的。胜了劳民伤财,劳而无功,败了却免不了招致非议。何况,朝廷的银子都用到了打仗上,刘禅的花钱问题自然就显得捉襟见肘。更加上姜维常年领兵在外,与领导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时间长了,流言蜚语满天飞,搞得姜维很被动。本来北伐就不被人看好,形势的发展对姜维极其不利。而后来在对宦官黄皓的处理问题上,姜维偏偏又与最高长官刘禅发生了分歧。
姜维忠诚,忠诚的人喜欢认死理,非要去找领导理论。这一来就闯祸了,虽说刘禅有修养,最后还是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来:“卿何容不了一宦官耶。”此语一出姜维明白了,自己不比诸葛老师,在皇上心目中的位置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经此一事,姜维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和处境。正在愁眉苦脸的时候,还是郤正给他出了个主意:“可奏知天子,前去沓中屯田,一者,得麦熟以助军食;二者,可以尽图陇右诸郡;三者,魏国不敢正视汉中;四者,将军在外掌握兵权,人不能图之;五者,足以避其祸乱也。此乃保国安身之法,可早行之。”姜维一听恍然大悟,于是依计而行,屯田避祸。开荒的开荒,种地的种地,一副繁荣景象。
以上就是关于为何诸葛亮不让姜维做自己的接班人 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