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清帝国为何因一个慈禧而兴亡
清政府不能好自为之,洪秀全政权亦然:“太平天国的开国领袖们,不允自己的干部纳妾,他们自己却三宫六院地养女人(仅就洪秀全而言,其名正言顺的后妃娘娘就有八十八名);他们禁止偶像崇拜,洪秀全自己却大搞个人崇拜。洪秀全们从无产阶级,摇身一变成了有产阶级后,其最高领导层便日益腐化,他们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建宫造殿。他们过去所反对的(比如腐化堕落等等),今天就是他们所身体力行的。所以说,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都只有破坏性而无建设性,他们打碎一个旧世界,又建立起一个旧世界,用文物管理术语来表述,就是‘修旧如旧’。这当然是指制度方面啦。中国农民从来就没有想着要建立一个新的制度,他们也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意识,有的只是学样,就如满人入住中原,一切政治制度沿袭明朝。中国人的思想里,最多的是君权、皇权、王权,惟一没有的是人权。反对君权、皇权、王权的人,一旦登上大宝,便不再反对君权、皇权、王权,且变本加厉地维护他们曾经极力反对的东西。这是中国历代政客们的全部政治观,也是他们最大的世界观。在他们眼里,除了绝对的权力,别无其他!”
由此,我总结道:“仅就中国而言,皇权由农业文明而来,因此中国的历代政权,都属于小农政权。小农政权的规律是,建国→创业→腐化→垮台。中国历朝历代政权,无不遵循这条道路而来,也无不遵循这条道路而去。往复循环,恶性循环;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你方唱罢,我又登场。照理说中国人也不缺乏智慧,可就是走不出这个怪圈。”
与其走不出这个怪圈,清帝国才屡屡战败。“驻英公使郭嵩焘曾致信李鸿章,说船坚炮利是国之末微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而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恰恰是政治制度造成的。日本天皇只是一个象征性角色,他代表国家,却不负管理国家的责任;权力在军人或内阁那里,但拥有执政权的人,又没有天皇那样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我们说,日本的制度,还有某种制衡存在。清帝国则实为野蛮政治制度,即极权专制。在这种形态的国家,处处体现一元化领导机制。在一个国家,一个人说了算;在一个省,一个人说了算;在一个部门,一个人说了算;在一个家,还是一个人说了算。这样的野蛮政治,一个省因一个人而兴亡;一个国也因一个人而兴亡。甲午战争之际,慈禧当政,那么大清帝国也因这么一个老娘们而兴亡。她要过六十大寿,就没有人敢制约她。所以,身为庞然大物的大清帝国,最终成了小小岛国日本的手下败将。”
以上就是关于大清帝国为何因一个慈禧而兴亡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