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姜维与诸葛亮差距在哪
其次,他的出师失去了诸葛亮原有的意识形态合法性。
刘备活着时总打着“匡扶汉室”旗号,形成蜀汉朝野公认的意识形态,产生某种精神凝聚力,同时也使自己的政权获得了政治合法性。刘备死后,诸葛亮以继承刘备遗志名义北伐,仍有意识形态的号召力。
诸葛亮死后,原为魏将的姜维再打这个旗号,就显得没有说服力,甚至有些滑稽荒诞了。姜维伐魏,其实还是为个人功名。《三国志》裴注说姜维出道之前就“好立功名”,并引用孙盛的话对姜维的道德表示质疑:
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於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维无一焉。
道德受质疑的人带兵征讨,其号召力与凝聚力肯定大打折扣。
第三,姜维自身能力有欠缺。
战略方面,姜维不能审时度势,做到知己知彼,而常自大轻敌。夏侯霸给他介绍魏国后起之秀钟会和邓艾如何了得,他不以为然。最后,他恰恰败在这二人手中。费祎提醒并劝阻他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比诸葛丞相差远了,丞相尚且不能恢复中原,何况我们?”他却称自己“深知羌人之心”,以为羌兵可以依赖,后来恰恰吃了羌兵的亏。
战术方面,他与魏兵交锋偶有得手,但总的来讲是败多胜少。蜀将张嶷为救他还丧了命。
第四,失去军心民心。
姜维不断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屡屡损兵折将,无功而返,使本来人脉就不太强的他更加失去人心:“蜀中将士多有阵亡者,皆归罪于姜维。”诸葛亮六出祁山虽然也未成功,但有几人埋怨过?
第五,性格弱点明显。
姜维的性格及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也有重要问题:他动不动爱发怒。诸葛亮祈寿时被魏延误将主灯扑灭,他发怒欲杀魏延,可见他仗着丞相宠信,对资格比他老地位比他高的魏延毫不尊重。廖化是跟随关羽多年的老将,面对姜维的一意孤行,冷静分析形势:“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再说魏将邓艾也不是等闲之辈,将军你强行难为之事,不合适吧?”这些话本是金玉良言,却惹得姜维勃然大怒,并威胁“逆我者亡”。
以上就是关于姜维与诸葛亮差距在哪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