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找到曹太后,说天下久旱不雨,皇帝心中担忧,愿意到郊外太乙宫中祈求神灵。因为要向神灵上表,必须用到玉玺。当时曹太后身体不大好无法前行,犹豫再三,把玉玺交给了韩琦。不料在求雨结束之后,宋英宗竟然扣下玉玺不予归还。曹太后很恼火,命人传召韩琦,质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韩琦拜见曹太后,不慌不忙,大谈宋英宗即位以来如何圣德完备,此番求雨,京城百姓瞻仰圣上龙颜,无不赶到欢心鼓舞。韩琦还说,治理天下,事务繁重,很久以来都麻烦太后,实在有所不忍。曹太后听出韩琦的意思,生气得说:“当初不是韩相公多次要求我参与国政吗?现在竟然又说这样的话!”当初韩琦担心有别的宗室子弟觊觎皇位,于是力邀曹太后垂帘听政,以弹压朝臣,现在宋英宗的皇位已经坐稳了,自然不需要一个婆子指手画脚了。韩琦很是蛮横,不管曹太后如何不满,竟然宣布“太后已经同意撤帘!”命令身边的亲信宦官上前撤去帘幕。曹太后无可奈何,只能起身回宫。
不过,曹太后虽然交出玉玺,在朝中依然有强大的势力。为了进一步夺取大权,宋英宗指使心腹大臣提议,加封自己的生父濮王。此举一出,天下骚动。亲附宋英宗的大臣说,作为天子的生父,濮王当然有资格册封为皇。当初某某皇帝,也是以养子身份继位,就封自己的父亲为皇。可另一些谨守礼法的大臣却极力反对。他们认为,宋英宗既然是以宋仁宗养子的身份继承大位,自然要奉仁宗后嗣,对待自己的生父只能称呼为伯父,这才符合礼法嘛。
应该说,反对册封一方更符合古代继承礼法。从宋英宗即位到去世,前后三年多的时间,宋英宗主要在为追封父亲的事情忙碌,许多大臣几番升迁几番贬斥,权力斗争激烈。宋英宗之所以如此热衷,就是要借此名义来夺取大权。如能做到册封自己的父亲为皇,无异于是架空了曹太后的合法母亲地位。
可是,除却一些热衷功名的官员,多数名臣都反对追封事宜,按照常理,追封运动必然失败。宋英宗当然不甘心,宋英宗找到韩琦商量,提出一个大胆的构想,如果曹太后能够公开认可加封濮王为皇,那天下官员也就不敢提出异议了。可是,曹太后就是最大的反对者,怎么可能同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