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铸金人,并非北魏首创。说起“手铸金人”占卜的渊源,从现存史料中可以找到很多线索。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汉书•霍去病传》载,“收(匈奴)休屠祭天金人”;《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国》载,“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史记索隐》载,“韦昭云:‘作金人以为祭天主。’崔浩云:‘胡祭,以金人为主”,等等。
秦始皇铸十二金人,除了收天下兵器,防止民众造反,也与其迷信有关,《汉书•五行志》载,“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天戒若曰,勿大为夷狄之行,将受其祸。是岁始皇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匈奴单于铸金人,是为了祭天;汉明帝梦金人,则与佛教有关。可见,金人是最早匈奴人用来祭天用的,匈奴人迷信天地鬼神,故把偶像当做天地鬼神的化身而予以崇拜,后来,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影响,金人与宗教信仰也渐渐联系起来,正如《魏书•释老志》所载,汉武帝得到休屠王祭天金人后,以为大神,供于甘泉宫,“金人率长丈余,不祭祀,但烧香礼拜而已,此则佛道流通之渐也”。
那么,北魏为什么要通过“手铸金人”确定皇后呢?她们所铸的金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是自己的模样,还是他人的模样?
说到“手铸金人”,必须提到一个人,即冉闵,冉魏政权的创建者。据《晋书•慕容儁载记》记载,东晋永和六年(350年),冉闵称帝时曾“铸金为己象,坏而不成”,前燕皇帝慕容儁则“欣于闵铸形之不成也,必欲审之”,得知冉闵不具备当皇帝的“天命”后,才信心满满地发兵灭掉冉魏。从记载来看,鲜卑人慕容儁和汉人冉闵都对“手铸金人”非常重视,两国都有铸像占卜的习俗。由此可知,在北魏(386年—557年)建国前,中国北方已有“手铸金人”之事。冉闵虽是汉族人,但他自小生活在羯族人圈子里,而羯族又属匈奴别部,曾为匈奴人效过力,与匈奴有一定渊源。应该说,冉闵铸像占卜的习俗是从匈奴族、匈奴别部羯族那里学来的,源于匈奴人传统的“祭天金人”。早在五胡乱华时,这个迷信习俗由匈奴人引入中国北方,并渐渐演变为一种通过铸造金人用以占卜的手段,是包括匈奴、羯、鲜卑等在内的北方许多少数民族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