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理解。这些藩王们,人生也没有别的意义了。早在文帝、景帝年间,在还没有七国之乱的时候,在推恩令还没有推行的时候,他们还有可能过一种稍为正常一点的道路。比如说,养一群有思想的人,写写书,谈谈经,像淮南王那样;有点野心,眼光长远一点的,就希望把自己的封地坐大,比如吴王濞;偶尔进京晋见一下皇帝,皇帝是他们的叔伯、兄弟、子侄,甚至就是父亲……也算是生活之一种。然而,很快不行了。皇帝的亲缘关系与他们越来越远,三四代以前倒是亲戚,可现在连芥子那么大的感情都不剩下了,他们也尊重不起来。野心则是个笑话:自从推恩令一来,藩王的地盘只有以前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大,甚至更小,只怕连县城都攻打不下来。至于养士?思想?谁还能超越淮南王刘安呢?皇帝不也没放过他吗?藩王太出色,对皇帝就是威胁。诸侯王亦不得入朝为官,不得参与政事。皇帝恨不得你就是天天吃喝玩乐,是个废物。
景帝一共有14名儿子被立为王,至少有九个王在位达25年以上,甚至还有一个王在位67年,这说明,许多景帝之子是在年少时就称王了,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年纪小不至于引起麻烦。比如,刘彻为胶东王时只有四岁(虚岁)。
我想象不出来这些年轻的孩子还有什么出路。这个囚笼也许是金子打造的,上面镶满了珠宝玉石,精雕细镂;问题是,这样的囚笼你想要吗?你能选择吗?
《汉书》言,诸侯王们的疯狂是因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亦未尝知惧……沉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其实,班固只点出了他们“锦衣玉食”的一面,却没有点出他们“囚徒”的另一方面。问题的症结在于,把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禁锢起来,本身就是错的,尤其是赋予了他如此多的资源和权力之后。那么,他在律令的治外之地翻江倒海就在所难免了。
可以想象,诸侯王们在这种雕梁画栋的囚笼里,在他们的相和官员都是朝廷派来的“细作”的情况下,在他们的姬妾都是政治婚姻的情况下,惟一相信的,也许就是自己的姐妹亲人了。才会这么偏爱乱伦。——以上,我只是分析他们的精神病来源,而不代表为他们的行为脱罪和洗白。我认为,上列的这些人都是混蛋,有的更是死有余辜,皇帝不该对他们太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