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光绪帝在戊戌变法期间想做的改革,慈禧太后正在做。据女官德龄的回忆,光绪帝作为戊戌变法的受害者,对慈禧主持的晚清新政的成效持负面看法,但他始终关注和思考整个变法改革的进程。书单里几乎都是国外政治体制方面的书籍,也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这份书单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此,毕竟主持改革的人不是光绪帝,而是慈禧和袁世凯,它最重要的意义,是使我们窥见了光绪帝的一个希望,或者说幻想——他幻想自己在慈禧太后死后重掌政权,治理国家。他勤奋读书,意在为重掌大权做准备。
当时,慈禧衰老病残,朝不保夕,举世皆知。慈禧会让光绪帝活到自己之后吗?据时人回忆,整个宫廷都知道慈禧死,光绪帝必死,只有光绪帝自己不知道。也许他是知道的,但谁愿意相信自己很快就死呢?从这份书单来看,光绪帝选择不知道。
光绪帝的死因,原来是一个谜。直到2008年,光绪帝死后一百年,后人用他的头发检验,才证明他的确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唯恐自己死后光绪帝重新上台执政,这无疑是慈禧的最大顾忌。戊戌变法的失败,光绪帝的悲剧命运,引起了后人的悲愤和怜悯。但是,作为养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光绪帝,到底有多少治国才干?当然,身为君主,不必事事皆通,用人得当即可。日本的明治天皇,最初也不过是维新派的一个傀儡,但臣子如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都是一代人杰,最后把维新大业做成了。在这方面,光绪帝则栽了识人不明的大跟头,看错了康有为、梁启超这批人。
戊戌变法失败,长期以来认为是慈禧身为保守派,反对变法。实际上,慈禧不反对变法,而是反对乱变法,同时反对利用变法夺她的权(权力是慈禧的命根子,年幼的光绪能被选为皇帝,就是她为了保持自己权力而破坏祖宗之法的结果)。康有为、梁启超等适合当变法宣传家,却不适合当变法操盘手。他们急躁冒进,举措失当,四处树敌,最后居然想出捕杀慈禧的险招,导致慈禧与光绪帝母子彻底决裂,断送了改革大业,直至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康有为流亡国外后,为了个人私利,伪造光绪密诏到处招摇撞骗,进一步恶化了光绪帝和慈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