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学良的口述历史中,我们可以知道,张作霖之所以拒绝赵尔巽的提亲,是因为他讲求伦理,觉得自己的女儿和赵尔巽的儿子之间辈分不对。事实上,张作霖的确一直把赵尔巽尊为“恩师”和“前辈”。不仅如此,张作霖对赵尔巽还心存敬畏之情,用张学良的话说就是:“我父亲没有一个人可怕的,没有怕的人,他就怕赵尔巽,就赵尔巽能说他。”张作霖怕赵尔巽,是因为他之所以能起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赵尔巽对他的提拔和重用。
张学良做主,有情人终成眷属
早在1906年,盛京将军赵尔巽就因为张作霖剿匪有功,将他从新民府游击马队中营管带提拔到了奉天巡防营右路统领的位置上。辛亥革命期间,张作霖“护驾”有功,帮助赵尔巽镇服了新军将领,取得了与革命党人交锋的胜利,因此再次受到了赵尔巽的器重。赵尔巽任命张作霖为奉天城防司令,将其驻守洮南的前路巡防营队伍陆续调往省城驻守,并把中路巡防营的九营人马也拨归张作霖统一指挥,这样就使得张作霖成了奉天省地方最大的军事首领。
之后,张作霖又继续与革命力量对抗,采用所谓“擒贼先擒王”的手法暗杀了奉天革命运动的领袖人物张榕及其好友宝昆等人。张作霖的做法令赵尔巽十分满意。赵尔巽在给清廷的奏折中盛赞张作霖:“该统领不动声色,连毙三凶,实足以快人心而彰显戮。”清廷因此破格升赏,任张作霖为“关外练兵大臣”,赏戴花翎,并将其所部改为第二十四镇,由张作霖任统制,相当于师长,不久又兼任巡防营务处总办。军事实力的增强,使张作霖的腰杆硬了起来,具备了涉足政界的重要条件。自此以后,张作霖逐渐走进了东三省中枢的奉天官场,成为了左右奉天军政大权的举足轻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