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重新设计了霍金的轮椅,将计算机集成在轮椅上,用轮椅的电池供电,并且承诺每隔两年将硬件升级一次。
岁月如刀,不仅夺走了霍金的运动能力、发声的能力,甚至连最后能活动的三根手指头也不放过。2005年起,霍金只能用一根手指操作整台轮椅了,短短三年之后,他已经连手指都无法控制了,仅剩下面部的部分肌肉可以活动,他的装备面临又一次的大改造。

霍金的研究生助理灵机一动,为他设计了一个“cheek switch”装置,这个装置可以安装在眼镜框上,用红外线检测霍金右脸颊的一块肌肉活动。
这种控制方法类似于智能手机上的距离感应传感器,传感器发射肉眼不可见的红外光束,根据目标物反射的强度检测距离。霍金收缩面部肌肉,传感器接收到一个变化的信号,则反馈给电脑一个确认动作。这种方式可以完全替代之前使用的手动点击操作,并且不改变原来的操作逻辑。
随着霍金轮椅的升级,他也从用“一根手指闯天下”进化为“一块肌肉的表演艺术”,但霍金的“说话”速度还是降到了每分钟5-6个单词。
好景不长,很快霍金的输入效率就大幅下降之每分钟一个单词,他面部的肌肉也开始退化,无法精准地控制,常常陷入选错字母的困境,只好再度求助于英特尔团队。
在英特尔的实验室里,霍金花了足足20分钟才“说”出了大概30词的问候语,打字时霍金的痛苦与无奈工程师们都看在眼里,也都十分希望能帮到霍金教授。
他们曾考虑过使用最新的技术来挽救这个过时的系统,例如眼球追踪技术。眼球追踪技术虽然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原理也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检测眼部的细微运动来实现对设备的操控,看哪指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