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树被大规模挖采用于城市景观 生态遭受严重破坏
李鹏说,他从小就生活在桐柏山,之所以判断,那里是挖树人做饭的地方,是因为,在这周边还有很多明显的人为痕迹,都可以佐证他的猜测。
李鹏:那个地方有挖的痕迹,岩石被翘的痕迹。像那样的树,想挖到那么大一个痕迹,那个树大概是在,指定在50到60之间,60之间。
记者:我看这儿专门还有一条路。
李鹏:这就是为这个挖大树修的专道。
记者:他投资那么大,他划算吗?
李鹏:那当然,那划算,修这个路花好比花10万块钱吧,它在上面挖上种一百棵、几百棵名目古树不就行了吗?一棵树就是几十万,一棵树的成本就够了,修这条路。
沿着那条石头路,记者找到了山崖上的那个大树坑。
李鹏:这就是挖那个大流苏的坑。你看倒下来那个树冠被截掉的树冠,那就是流苏的树冠。
记者:你估计的话,这个树有多大?
李鹏:这个树绝对超过60公分,直径超过60公分。
记者:那它们通常为什么要把树冠砍下来呢?
李鹏:便于运输,它的树冠你看,相当于树冠没有砍之前,树冠那么大,它必须把树冠杀掉之后才能运输。
从这个挖树人做饭的地方往前走了大概100米,记者发现了一棵被连根挖起,倒在路边的大树。
李鹏:这个树就叫五角枫。
记者:那怎么他挖在这儿不弄走呢?
李鹏:这个或许是不够车了。
记者:你估计这已经挖了几天了?
李鹏:这大概挖了有10来天了吧。
说话间,李鹏突然又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在右边的山坡上,有一个用来运输树木的滑道。
李鹏:挖了大树就从这个滑到上拖下来,你看那个残留的橡皮,看到没有?这个通到不知道毁了多少小树。
沿着这个滑道,记者爬到了这座山的山顶。很快,在对面的山腰上,记者看到了一处挖树的现场,场地一片狼藉,看到那种场景,自认为见过那种场面的李鹏也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既愤怒,也很无赖。
李鹏:这毁得不成样子了,你看,这块儿是一塌糊涂,从这个大树、古树、小树,糟蹋地一塌糊涂。包括那些稀有的这个藤本植物,都被毁坏了。如果照这个发展下去,这样发展下去,这个河南没有几块这样的森林了,湖北没有多少这样的森林了。
李鹏说,从这个地方挖走的大树大概有四到五棵,从残留的树冠判断,那些树的直径都在五十公分以上。
李鹏:这是一棵没有运走的,还没来得及运走的大流苏。
记者李鹏告诉我们,一棵生长了100年的大树,如果它的直径50公分,那么,挖这棵树破坏的土地和岩石可能会到3到5个平方,而且这种对生态的破坏可能将永远无法恢复。
李鹏:毁到这样的程度,你看这些岩石,很容易滚下去,这些沙土就不用说了,一次山洪就滚下去了。
记者:这一下雨就不得了
李鹏:对,不得了
更记者感到惊讶的是,在我们下山的这条山路两旁,到处堆满了从旁边山上砍下的原木,山坡上除了荒草,裸露的岩石,几乎看不到一棵大树,一个个新鲜的树桩显示,那些树都被砍伐不久。根据粗略估计,仅仅记者走过的这条才几百米的山路两边,堆放的木材足足有几百个立方。在那里,无论是只有几公分的小树还是几十公分生长了上百年的大树、古树,几乎无一幸免。有些被连根挖起的大树,也被随意地丢在了山沟里。在半路上,记者还见到了开着手扶拖拉机来拉木头的当地村民。
李鹏:这运到哪儿去这个?
村民:万和。
李鹏:万和是吧?万和镇。
村民告诉记者,那些树都是运到随州市的万和镇,他们只管拉树。
李鹏:这拉一车给多少钱?
村民:100多块钱。
李鹏:一天跑几趟?
以上就是关于古树被大规模挖采用于城市景观 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