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极的BICEP2望远镜观测到疑似宇宙早期引力波现象后,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引力波理论,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BICEP2望远镜的观测存在疑点,他们没有将银河系尘埃的影响效果进行充分考虑,由此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BICEP2望远镜之前发现宇宙暴涨时期的引力波证据,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多元宇宙存在的可能性,科学家认为暴涨理论其实是具有争议的,现在大多数宇宙学家主张宇宙中的大部分结构拥有平滑的时空,而不是惊人费解的暴涨褶皱。
引力波的探索热潮也激起了斯蒂芬·霍金的兴趣,这位世界上最知名的科学家曾经影响了所有的宇宙理论,前不久霍金还声称其实宇宙中并不存在黑洞,我们应该称黑洞为“灰洞”。
目前,BICEP2望远镜的研究小组仍然在与欧洲空间局合作,与普朗克望远镜项目科学家一起对引力波进行观测,毕竟普朗克望远镜的数据能够减少观测上的不确定性,提供更加真实的数据。

研究引力波或可揭开超大质量黑洞形成之谜
据媒体报道,银河系存在不计其数的黑洞,那么黑洞是如何成长为超大质量黑洞的呢?这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有两位,分别是来自CSIRO的博士后研究员拉杨·沙能(Ryan Shannon),以及墨尔本大学和CSIRO联合培养的博士生维克拉姆·拉维(Vikram Ravi)。

这些观测主要是英联邦工业与研究组织(CSIRO)的Parkes射电望远镜给出的引力波数据。该论文的合著者,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国际射电天文学数据节点中心的拉姆什·巴特(Ramesh Bhat)博士表示:“这是我们首次有机会运用引力波数据对宇宙的另外一面开展研究工作,那就是超大质量黑洞的成长。”他说:“目前已经排除了一项现有的黑洞成长模型,而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对其他现有模型进行考察。”
爱因斯坦曾经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这是一种时空的涟漪,由大质量天体的运动速度或方向发生变化时引发,这类天体中比较典型的如相互围绕运转的两个黑洞等等。当星系之间发生合并,它们各自中央的黑洞也将不可避免地相互遭遇。起先两者会像是跳华尔兹那样相互围绕运转,而最终它们两者将发生碰撞并融合。巴特博士表示:“当黑洞相遇,它们将会释放出引力波,而我们将可以探测到这种引力波的存在。”

天文学家们此前一直借助Parkes射电望远镜开展针对引力波以及一组大约20颗小型但快速旋转的天体,即脉冲星的搜寻和研究工作。脉冲星就像是走时极其精确的太空计时器。其脉冲抵达地球的时间被进行精确测量,结果显示其精度在微秒级。当引力波在时空之中传播,它会造成天体之间距离的短暂改变(膨胀或缩小),这就将影响到脉冲星的脉冲抵达地球的时间精度。
Parkes脉冲星计时阵列(PPTA),以及更早时期由CSIRO与斯威本大学在此之前已经积累了超过20年的数据。尽管这样的积累时间还不足以对引力波开展细致研究,但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已经找对了方向。正如巴特博士表示:“PPTA的结果向我们展示了,引力波背景的噪音是很低的。”他说:“宇宙中引力波背景噪音的强弱直接反映了其中超大质量黑洞之间相互融合的频繁程度,它们的质量规模,以及它们距离我们的远近。因此如果探测显示这种引力波的背景噪音很低,这将对这一问题的解答给出一些限定条件。”
借助PPTA积累的数据,研究组对现有的4个模型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首先排除了其中的一项模型,该模型认为黑洞之间的相互合并是其获得质量增长的唯一途径。然而其他三项模型仍然需要之后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黑洞帮助科学家“看见”看不到的引力波

科学家试图揭示推动黑洞合二为一的内幕
在天文学家看来,继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富有活力的事件当属两个各自旋转、具有漩涡的黑洞合并为一个更大的黑洞了。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它们发生这样的巨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