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前的科学家开始思考宇宙中存在看不见的“暗星”:
早在1784年,一个叫约翰的科学家米歇尔开始对牛顿的引力理论进行深入思考,牛顿的经典物理学认为只要给一个物体足够的速度,就可以不会掉下来而一直绕着地球运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第一宇宙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和最大环绕速度。
早前的科学家开始思考宇宙中存在看不见的“暗星”
米歇尔根据这个思想又进一步提出宇宙中可能存在巨大的“暗星”,它们在天空中分布非常广,但我们看不见它,因为它的逃逸速度连光都无法达到。
黑洞
2、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计算出黑洞的视界半径:
20世纪物理学经历了一场大革命后,黑洞就变得更加离奇,爱因斯坦在1916年出版的广义相对论基础性研究也无法完成解决关于黑洞的问题。
一位名叫卡尔·史瓦西的德国天文学家计算出一个巨大天体可扭曲周围空间,以至于连光都无法逃脱,这个特定的半径就是我们所致的史瓦西半径,也可以称之为“视界”,在这个边界之外我们可以安全接近和离开黑洞。
3、钱德拉塞卡极限与超新星爆发、黑洞的形成有关:
1930年,一位来自印度的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发现,只要有足够的质量,恒星引力可以克服电子简并压力并挤压所有的质子和电子,并形成中子星,当恒星的内核超过这个极限质量后,就会发生爆炸,这就是超新星爆发。1967年,物理学家约翰·惠勒使用了“黑洞”一词来形容这样的天体。
钱德拉塞卡极限与超新星爆发、黑洞的形成有关
4、斯蒂芬·霍金提出了黑洞辐射的理论:
1974年,斯蒂芬·霍金开始提出著名的黑洞辐射,通过对亚原子粒子尺度上的研究发现黑洞其实可以向外释放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