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土卫六的陨石坑的确是被湿漉的地表所淹没,那么我们观测到的陨石坑应该出现在更高的海拔,因为那里的地面将相对更干燥。为了测试这一概念,尼什和同事美国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拉尔夫·洛伦兹(Ralph Lorenz)检测了由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轨道器获得的雷达数据制成的土卫六的最新地图。
“这是目前为止的第一张土卫六全球地形地图。” 尼什说道。“我们首次有机会定量的探索这一问题,而非定性的。”研究小组发现,从统计学角度上看,全球范围内较高海拔处的确比低地区存在更多陨石坑。尼什和洛伦兹开始检查分布样式的可能解释,例如风蚀或者从冰冷火山流过的物质的埋葬。
“在文章中我们探讨了所有能够想到的可能性,” 尼什说道。“没有一种可能性说得通,除了中纬度地区现在或者过去可能变得异常潮湿,且陨石坑的确存在那里,只是我们并没有观测到它们。”
地下含水层的存在或可以解释另一个神秘之谜。土卫六的大气层都是甲烷,后者会与太阳发出的紫外线发生反应,从而产生液态乙烷。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卫六形成了一个几百米深的乙烷海洋。当卡西尼号探测器到达土卫六时,他们只发现了极地湖泊。“所以问题是,那些乙烷哪里去了?” 尼什说道。湿地的存在或可能表明它渗入地表,形成类地球地下水的地表下液态层。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卡西尼号小组成员、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乔纳森·路宁(Jonathan Lunine)这样说道,他并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我们知道甲烷不可能存在太久,除非我们观察土卫六历史上的某段罕见时期,一定存在一个甲烷重新供应的机制。任何我们能做的以了解地壳处到底有多少甲烷或者乙烷都是异常重要的。”